寻幽怀古 |一起聆听那些镌刻在莆田绶溪时光中的历史文化

栏目:文化评述 发布时间:2021-12-31 来源: 莆田城市园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量: 1449
延寿溪发源于九鲤湖,流经此地,养育着勤劳质朴的莆田人民,带来了绵长悠远的文化传承。这一条历史的纽带,源于吴兴开发兴化的功绩。博物馆隔溪对面是吴公庙。吴公庙是莆田百姓为纪念唐朝水利专家吴兴,特在延寿溪边建供奉吴兴的“吴公庙”。



粉墙黛瓦、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不由地勾起了怀古幽情,仿佛置身于千百年前的古人之中,唐代名家,宋朝文士,治水英雄……这一幕幕的过往似乎在眼前重演。

冬日,漫步于诗意的公园、旧日的小道、平和的溪流,初冬的绶溪格外静谧,古树、古庙、古桥,处处都弥散出古韵遗风。古迹虽已历经风雨,难保原貌,但总挥不去那份睹物思人的遐想。

治水济民,功在千秋

延寿溪发源于九鲤湖,流经此地,养育着勤劳质朴的莆田人民,带来了绵长悠远的文化传承。这一条历史的纽带,源于吴兴开发兴化的功绩。

博物馆隔溪对面是吴公庙。吴公庙是莆田百姓为纪念唐朝水利专家吴兴,特在延寿溪边建供奉吴兴的“吴公庙”。延寿溪畔民间流传吴兴斩蛟龙的悲壮神话,不少地名都与这一传说有关。


延寿陂、木兰陂未建之前,溪水无拦无畜,遇洪则泛,海潮上涌横流,遍地皆咸。那时,兴化平原这块宝地:只有蒲草,不长禾苗”,一片荒芜。唐中宗神龙年间,吴公兄妹应百村父老之请,拜别师长下山,捐家资率众筑杜塘堤以捍海潮,建延寿陂以通水利,遂使莆田北洋平原初步形成万顷沃壤。在陆海垦田,兴修水利的艰苦岁月中,吴媛与兄长并肩战斗,成为吴公的得力助手。当吴公奋勇与恶蛟博斗时,吴媛又以神针射剌巨蛟双目斩蛟。

吴兴在离城北七里的杜塘,埭海筑堤围田,并在延寿溪下游,叠石建筑延寿陂。灌田数万亩。这是莆田人民筑堤阻潮,利用溪水灌田的开端。自唐代以来千百年来,莆仙人民尊奉吴兴与其妹吴媛为治水英雄。

为纪念吴氏兄妹治水济民的不朽功绩,宋淳祐年间朝廷加封吴公为“义勇善侯",封吴媛为“天妃",民间尊称为吴圣天妃,俗称吴妈。




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西洙、上林、延寿等地热心信众集资重建,保留大量历代遗留的石柱等古建构件,庙宇仍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前殿祀吴公,后殿吴圣天妃塑像。



现如今,在吴公庙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整合,为市民提供集会、祈福的活动场所“吴公祈福”,可举行祈福活动,共同形成一处有着浓郁传统生活气息的场所。在吴公庙的门前,可以看见许多的祈福丝带和灯笼,市民们可在此追忆伟人,祈福未来。
 

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吾莆论水利······自唐长官吴兴筑海为堤,以开北洋之利”。数百年来,莆仙人民安居乐业,而吴兴、吴媛这两位古代治水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将永远铭刻在莆田百姓的心中。

历史上的绶溪,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修身养性之地。古有唐末文坛名家徐寅隐于溪畔,留钓矶之号、徐潭旧称。宋代词人刘克庄居于此、葬于此,仅留存墓石一方,供后人凭吊。

今日的绶溪,水波不兴,闲逸平和,这归功于吴氏兄妹来莆筑陂、斩蛟殒身;得益于南宋承信郎李富在此风雨无阻,排除万难,历经四载,终建延寿桥,至今还是风采依旧,依然受用。

如今,莆田百姓安居乐业,实现共同富裕;莆阳文化薪火相传、百代不熄,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更应该缅怀先贤、不忘历史,追忆前辈、以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