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第一尊吴妈青铜像在兴角山上竣工落成并赐福信众 信众捐资近300万元、历经9个月铸造的全球第一座露天吴圣天妃铜像于元旦前在游洋镇兴角山上圆满竣工,给信众献上一份新年厚礼。预计春节后将举行隆重的神像开光典礼活动。 该吴圣天妃青铜像坐落于游洋镇兴角山天妃殿斜对面的尾山山巅,青铜像高20.15米(20.15米寓示着2015年动工兴建。其中基座3.15米表示比妈祖早出生310多年,而像高17米,则表示工程2017年竣工),项目总投资近500万元,于2016年3月动工,历经9个月的厂家铸造和高山现场施工,目前,吴圣天妃青铜像的主体已全部竣工,接下来将进入朝圣广场的土地平整和安全设施防护工作,预期将于春节后举行盛大的竣工典礼,让这座全球第一尊吴圣天妃青铜像赐福信众。 据悉,海峡三大女神之一的吴圣天妃女神,自南下定居兴角山后,云游四方悬壶济世,救病治伤,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成了百姓心中的“药女神”。同时,其带来中原先进农桑技术,在闽越地区鞭地涌泉,鞭石筑坝,兴修水利,至今莆仙南北洋和东西乡的一些水利工程,皆留下其功绩。在海殖方面,至今兴角山上留有古代为沿海渔民育苗海殖的鲎池和蛏池遗址等,其事迹在闽越,甚至海峡两岸四地广为传颂,目前,全球有分灵宫800多座,信众1000多万。 为进一步弘扬吴圣天妃文化,传播吴妈精神,完善兴角山天妃文化朝圣公园的旅游设施。自2011年在游洋兴角山上发现唐代其故居遗址后,在分灵至涵江哆头的昭惠庙众善男信女们带动下,先后兴建了天妃殿、登山阶、盘山路、观光亭、溯源台、观音阁等,使朝圣旅游设施日臻完善,与附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峰寺、天马山、常太白马潭、常太湖、麦斜岩、将军寨、河浪岭等著名景点,形成莆田新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景区,每年吸引10多万信众前来兴角山朝圣溯源游。为当地“魅力游洋.旅居小镇”打造一张新的特色旅游品牌。 |
二、吴圣天妃大事记
社会背景唐太宗在位 公元626—649 ;唐高宗在位 公元650—705;武则天在位 公元705—712 ;唐玄宗在位 公元712—756;
吴圣天妃大事年记
吴媛,排行老四,人称吴四娘。出生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末年;
唐高宗(公元669年)20妙龄的吴四娘离家出走,南下浙江金华,随黎山老母学道;
公元671年转道江西庐山,拜昆仑大仙学法;
公元673年,学成南下至江西龙虎山弘扬道教,并小憩后追随何氏九仙足迹入闽;
公元674年春,至尤溪经永福(今永泰县)入仙游境内兴角山下古峰亭(又称古峰庵)暂居,随林阿治悬壶济世。
公元674年秋,在馨角山逢吕祖临凡,得《灵宝毕法》真传;在兴角山上五龙峰下施法鞭石筑坝蓄水,灌溉古峰亭下大片农田。阿治师傅发现后,不敢再收留道行比自己高超的吴四娘。
公元676年,在阿治师傅的指引下,在兴角山麓大鹏穴处结茅为观。并云游四方,行医济世;鞭地引泉,治理农桑。
公元678年,在兴角山麓开辟蛏池、鲎池,实验培育蛏苗、鲎苗。
公元678—711年,吴四娘云游下山,在仙游东西乡平原鞭地成井涌泉治水。并用兴角山上草药组方治病。
公元679年夏,吴兴自延寿溪溯源而上,寻上兴角山与吴四娘相认并要带妹下山;行至山腰的洗字坑,吴四娘在手帕上施法,吴兴自愧法拙而返。
公元679年冬,吴兴上兴角山随四妹学法,宿古峰寺。三年后,法成下山至华岩峰开馆授徒,人称延寿先生。其往返两岸之溪流,后称延寿溪。
公元683年吴兴奉父命分祖遗予四娘,不授。相商用于治水筑泗华陂。至695年工程告竣,开渠六十二条,灌溉北洋农田十八万亩,受益村庄一百七十二个。
706年夏,山洪下泄,海潮涌托,泗华陂危在旦夕。吴兴在水中奋力斩蛟,吴四娘闻讯腾云而至,用神针刺蛟丧眼,助兄成功斩杀蛟龙。奈吴兴力尽,不幸身亡。
公元714年(武周被迫退位),农历六月初一,吴四娘上山采药途中,蝶化升天,享年65岁。
唐玄宗(公元715年)时,百姓改吴四娘生前住所为兴角宫,供民众祭拜;历代民间尊称吴妈、大妈、古妈、阿姑(西洙吴兴后裔)、太乙仙姑等。
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9年),御封吴媛为顺应夫人。此时,民间尊称顺应娘、上宫娘、慈感娘娘等。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兴化县乡贤郑侨入兴角祖宫进香,并上兴角山仙梦洞祈梦,梦象现兴角山顶摘星;后果然于乾道五年(1169年)获中殿试第一(状元)。
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御封吴媛为妙应灵济夫人,累封法主仙妃。民间尊称法主娘娘、圣祖娘娘、吴氏圣妃等。
理宗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朝廷下旨褒扬吴氏一门治水开兴化北洋平原之先河有功,加封吴兴为“义勇普济侯”,妣叶氏为“昭惠夫人”,吴媛晋封为“吴圣天妃”。
宋理宗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兴角祖宫重修扩建成九座九天井规模。皇朝钦赐“护国庇民”匾额和楹联两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严布政火烧兴角宫。吴圣天妃神像暂移兴角山麓,值山洪毁庙:脊梁被北洋峰林村拾到,成就了峰林昭惠灵宫;神像漂流泊于哆头海岸被李阿七拾得,逐步成就现在的哆头昭惠庙(俗称东宫)。
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春,传兴角祖宫一对镇宫之宝貔貘偷溜出祖宫,在北洋偷吃小麦时被当地耕者伏击:一只被箭伤逃回祖宫;另一只被套住,至今还留在城厢区筱塘宫前,并作两宫镇宫之宝。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兴角祖宫又进行一次大范围修缮,并疏通正殿天井出水暗渠。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被清兵追剿的南少林僧人在林山昭惠灵宫董事的引荐下,先后逃到兴角祖宫、古峰寺及凤山九座寺,继续反清复明活动。